节目

【闲情偶寄44】书馆

所属专辑: 矮大紧指北
主播: 高晓松
最近更新: 2023-11-22时长: 14:26
矮大紧指北
扫码下载蜻蜓app
听书/听小说/听故事
4.5亿用户的选择
节目简介


6月12日,我们的开播纪念日,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给所有收听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,点击下图即可领取你的专属收听报告,赶快来试试吧 ↓↓↓


【彩蛋时刻】


彩蛋(一)杭州晓书馆——人间天堂的又一道风景


“暮春三月,春服既成。喜见径草晴翠,山樱如雪,趁取雅集于晓书馆,盼君莅临。愿以诗书相亲,学以聚之,问以辩之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 ——来自晓书馆的邀请函




3月22日,晓书馆在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开馆。


揭幕式当天,正值暮春三月,高大的落地窗外,樱花如雪,吹落成雨,高晓松馆长心情大好地说:“你们看窗外,晓书馆开了,樱花也开了。今年的樱花季提前了整整一周,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做了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,樱花都提前开了。”



(晓书馆外景)


杭州晓书馆坐落在良渚文化中心,建筑主体是由“清水混凝土诗人”安藤忠雄设计,整体风格自然朴实,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“大屋顶”。


晓书馆内部分上下两层,十多个原木色书架高耸入屋顶,书山书海的幸福感扑面而来。


晓书馆共藏书五万册,以文史哲图书为主,兼具文艺和学术气质。这些藏书都是根据高晓松亲自指导汇聚于此的。如果说,书房可以呈现一个阅读者的内心世界,那么晓书馆就是高晓松精神世界的外化。读者可由此登堂入室,无限接近那个作为爱书人的高晓松内心的浩瀚。



(晓书馆内景)


除了数万册高质量的图书供读者取阅之外,杭州晓书馆还首创推出了“伴读者计划”,将不定期的邀请知名作家、学者和艺术家们前来驻馆。他们不再高高在上,也不再只藏在作品背后,而是与读者照面,化身为书海中的同行人。他们或与读者促膝闲谈,或商量解惑,用一种更感性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命体悟。晓书馆希望探索一种公益阅读的新样式,这里没有高效快速的捷径式的阅读,也不提倡强势的概念灌输,只愿读者能在这里率性悠游自取真意,寻得安放自己的一隅空间。


(书馆内读者)


谈及建立图书馆的初衷,高晓松说:“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,这个田里可能种其他的什么都不长,它就只长花,永远想开花。我希望来晓书馆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心里的这亩田,从这里生长出只属于你自己的东西。我想做一个图书馆,希望这里可以满足人们成为更丰富的人、更审美的人的全部需要,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。分享阅读是恒长的事业,不是一个发布会或是一时的宣传,它是一件需要投入巨大精力和热情持续去做的事情,它很重要,甚至是我下半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。这是我的一个梦想,我希望把它做好。”



彩蛋(二)北京雜·書舘——文青打卡地


雜·書舘是由高晓松担任馆长的大型私立公益图书馆,也是一所免费公开借阅的藏书楼。


(雜·書舘)


雜·書舘馆藏面积三千余平方米,馆藏图书及纸质文献资料近百万册(件),存近千架。雜·書舘设有国学馆及新书馆两大馆区。其中线装明清古籍文献二十多万册,晚清民国期刊及图书二十多万册,西文图书五万多册,特藏新书十万多册,名人信札手稿档案等二十余万件。新书馆馆藏新书二十余万册。


(高晓松微博截图)





(雜·書舘读者的微博留言)

 

2015年11月27日,私立公益图书馆雜·書舘开门迎客。距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,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馆长的这篇序文。


雜·書舘 序


文/馆长 高晓松

 

乙未十月,止于大雪,客机折戟埃及,平民溅血巴黎。天地不仁,举世惶惶。居庙堂者全无庙算,处江湖者粪土江山。或曰大限将至,争诵末世遗文。

 

同月,于京郊,于天之角,大藏家献书百万,变藏经楼为图书馆。请余为首任馆长。

 

余年少时,自诩文青翘楚,浪子班头。读书破万卷惟阅后即焚,云游数十国而居无定所。卖琴棋书画媚众,弄雕虫小技营生。及至不惑,识大藏家,乃知浮华浪掷如当下,仍有大隐于市,不坠青云之志。观其藏,洋洋数十万民间之宝卷、杂志、鼓书、杂字、书信、教材;浩浩数百年华夏之信仰、民生、娱乐、改良、革命、沉沦。于官修机器人正史之外,别有一番呼吸与血肉。历史于此不再顾影自怜,反生出一派悲天悯人。

 

于是与大藏家议,将此书馆命名为:雜書舘。

 

馆长曰:以史为鉴,无非再添几分偏见;以梦为马,最终去了别家后院。不如大雪之后,清茗一杯,杂志两卷,闻见时光掠过土地与生民,不绝如缕。

 

彩蛋(三)哈佛燕京图书馆


哈佛大学图书馆由90多个独立的图书馆组成,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为教学和研究提供支持的藏书。在哈佛燕京图书馆(下文简称燕京馆)的东亚资料藏书,有着亚洲之外最广泛的学术研究藏书,尤其以稀有书籍和手稿著称。



(哈佛燕京图书馆外景和内景)


哈佛燕京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,是哈佛大学图书馆专门用于收藏与东亚相涉文献的场所。在前面介绍燕京大学的节目彩蛋中曾经提到过哈佛燕京学社,图书馆的建立是与其同步的。时任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阿奇博尔德·卡里·柯立芝聘请了裘开明博士担任东亚图书馆馆长。该图书馆建立之初也称为“哈佛—燕京学社中日图书馆”。1965年改称为哈佛—燕京图书馆,仍由哈佛燕京学社管理。1976年转属于哈佛大学图书馆系统,列为哈佛学院图书馆的一个分部。


(哈佛燕京图书馆藏《永乐大典》书影)


燕京馆建馆初期备有中国图书7000册,经裘开明馆长任内近40年的不懈努力,增加图书近40万册。随后规模继续扩大。至1998年,藏书已逾88万册,内有汉文约49万册,日文24万册,余为朝、满、蒙、藏、越及西文图书。中国史籍尤为丰富,地方志即有近4000种。所藏《永乐大典》、《四库全书》各2册,弥足珍贵。


目前,燕京馆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下面的第6大图书分馆。工作人员30余人(最多时候则70余人),人数虽少,但采访、编目、流通环节一个不缺地独立运作。到2010年底,藏书量达100多万册,汉文60多万册,但因几乎不收藏复本,所以品种还是比较多。而且为了便于长久保管,所有图书都为精装本形式,假若采访回来的是软皮本,也要装订成精装本。善本书库的开放方式是,1995年前是完全开架阅览,读者登记后就可进入书库自由取阅,1995年后改为闭架阅览,主要是为了加强古籍图书的保护与保管。主要面向研究人员,如研究生、大学教师、科研人员,免费开放使用(包括对古籍的拍照也不收费)。


(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书)


燕京馆的收藏范围主要是:中文报纸(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官方统治区刊发的中文报纸,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伪南京政府、伪满洲国控制刊发的报纸,中共在苏区、抗日根据地、解放区控制刊发的报纸,1949年后大陆地区刊发的报纸包括文革期间的红卫兵报纸、世界各地出版的中文报纸),这些报纸的收藏时间较长,对综合研究中国近现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、变迁都有全面的参考价值。这些报纸中也有罕见的,如中共最早创办的《热血日报》(瞿秋白主编,上海,1925年6月4日创刊,同月27日停刊)。


中文古籍约有15万册,包括刻本、抄本、原版方志、拓片、碑帖等。中国明清地方志,主要是县志,及通志、府志、州志等,总共3858种,其中原本方志为3525种。该馆的吴文津馆长所撰写的《哈佛燕京图书馆中国方志及其他有关资料存藏现况》中,曾介绍燕京馆所藏方志总数占中国大陆所藏总数的46%,而卷数占59%,与北京图书馆相比种数占64%,卷数占76%。为满足对近代、现代中国、日本、韩国的研究教学需要,大力采购有关近代与现代的各种图书资料。另外,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逐渐崛起,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改革开放资料和其他学科资料的收集。


(裘开明)


(左二为吴文津)


(郑炯文)


通过对燕京馆历史的了解可以发现,其馆藏特色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息息相关。首先,馆长职位稳定且专业。燕京馆从1928年建立至2011年,主管馆长仅更换了三届。第一届是裘开明,至1964年退休后(另一说法为1965年退休),才更换第二届的吴文津(1965-1998年)。第一届占了约38年,第二届占了34年。1998年5月,郑炯文受聘于燕京馆,至今也近20年。


其次,主动寻找发展特色馆藏的契机。裘开明馆长在上世纪30-40年代曾委托有关机构在大陆购书,也曾亲自前往北平督购图书。第二世界大战后,日本作为战败国,经济跌入谷底,不少日本藏书家所藏中文古籍陆续散出,裘先生乘此难得之良机,及时联系日本书商,二度赴日,选购了包括经史子集各类古籍善本,其中就有百余部明代所刻而经日本人重新装帧的善本书。其中也有宋代王公祠堂刻本《大般若波罗密多经》数册以及一些明人手札等,都是珍稀藏本。吴文津馆长任上时,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,吴馆长十分重视文革资料的收集,使燕京馆保存有很多当年的大字报、红卫兵小报、照片、复印本等珍贵的历史资料。第三任的郑馆长则在前两位馆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发展原定方向,持续购买搜集新近书籍,特别是各个地方新编的党史资料、文史资料、各种年鉴。这些事例说明该馆的馆长有长远的收藏眼光,以至于收藏了升值较快的文革资料;也说明很擅长把握收藏时机,将视野扩展至国际环境变化之上,以至在日本战败后,获得较多散存于日本民间的珍贵古籍。在收藏方式上,他们不局限于单一的书商渠道,而是主动出击,主动了解,主动访求,尤其是访求一些非正式渠道的书源。


(燕京馆主页)


时至今日,燕京馆的馆藏书籍资料已经实现数字化,只要登录图书馆首页(hcl.harvard.edu/libraries/harvard-yenching/)就可以检索查询。当然,搜索古籍资料时关键字要使用正确的繁体字才可以找到准确的信息。



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,即使身在家中,也可以像矮大紧一样,使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资源。


彩蛋(四)“艺术化石”木鱼书


(木鱼书书影)


木鱼歌于明朝晚期出现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,属于弹词系统,也叫摸鱼歌,后来衍生出龙舟歌、南音,于民间广泛流传。原本木鱼歌是即兴表演,或根据记忆演唱,后来才发展出唱本,即木鱼书,以粤语创作。


有的木鱼书是原有曲词纪录之后传抄、刊印,也有新创曲词刊印成书后才传唱。其刊本、抄本很多,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,四、五千卷之多。从明末到民国初年,曾刊刻出版了许多木鱼歌书的书肆多达50多家,其中包括近20家标明所在地在广州。


有不少文人、学者收藏木鱼书,如郑振铎在其《中国俗文学史》中说,他本人所藏木鱼书有三四百本,著有《香港大学所藏木鱼书叙录与研究》一书的梁培炽,也收藏了三四百种,总计2000余册。



(木鱼书:《十二时辰上卷》)


近二三十年,外国不少汉学家觉得木鱼书活像农耕社会底层艺术的化石,倍感珍贵,而且还是学术上未开垦的处女地,便不约而同纷纷投入精力,进行文字“考古”,获得了一批可贵的学术成果。于是无人向顾的木鱼书顿成国际“显学”,“下里巴人”响起了妙曼之音,飘向世界,木鱼飞越太平洋。


英国、法国、日本、俄国、美国等国的汉学家都在竞相收购“艺术化石”木鱼书;一位在美国长大的"台山木鱼歌手"曾在白宫领取了“美国国家传统奖”。


德国大文豪歌德阅读过用韵文作的长篇小说《花笺记》(莞人作)(木鱼书《花笺记》1824年第一次由英人汤姆斯译为英文,1836年由辜尔慈从中文原本译成德文。歌德阅读的是中译英的《花笺记》)。


歌德在1827年2月3日的日记写道:“(二月三日)《花笺记》。晚上自修,续读《花笺记》。”


(木鱼书《花笺记》首现粤剧舞台)


【大紧语录】


1、晓书馆开张以后,我特别欣慰地接到了从上海、武汉,到海口等等各方面的邀请,有的甚至是市长亲自打电话,说晓松希望你来我们这里开一家晓书馆。


2、杂书馆比较好的一点是,它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的书籍,比如说民间戏曲、教材、杂志等等,这些都是大的图书馆不太收的。


3、杂书馆的木鱼书收藏应该是全世界最多的。


4、广东现象,就是从晚清到民国,广东贡献了中国的改良、革命最主要的人才,包括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,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康有为、梁启超,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等等,都是广东人。


5、为晓书馆选书非常有意思,小小的行使了一把审美的权利。大家在那儿一边说一边笑,说太好了,这书不能进来。

评论166条评论
郭小胖半滩肉

郭小胖半滩肉:这一期的音乐太好听了吧

2023-04-15
188xxxx3073

188xxxx3073:感激! 庆幸!! 我们有晓松老师这种文化慈善情怀!👍👍👍🌹🌹🌹

2022-01-02
胡乱和尚

胡乱和尚:

2021-03-12
lolo小仙女

lolo小仙女:洪秀全是广西人哦

2020-03-14
田园2010

田园2010:太有意义了,值得尊敬!

2020-02-21
阮适止

阮适止:去过,感受到大紧的热爱,欣喜

2020-01-12
135xxxx8080

135xxxx8080:上海啥时候能建一所晓书馆?期待中

2019-06-24
life普罗米修斯

life普罗米修斯:来了

2019-05-16
贺会军442

贺会军442:西安能开一家晓书馆吗?

2019-05-12
ETO淞

ETO淞:昆明的同学们呢?赶快举手发言呀!希望晓书馆落地昆明🙏🙏

2019-04-30
爱吃冰

爱吃冰:来西安来西安

2018-06-04
pp

pp:PPT可以分享出来嘛

2018-06-01
李冀

李冀:求90页的ppt

2018-05-10
斑点猪

斑点猪:小书馆里一定有个专门的区域里放的是《马云传》,《阿里发展史》,《阿里传》……这类书

2018-05-07
面团儿

面团儿:每次的尾声音乐很好听,建议分享音乐名称。

2018-04-27
海楠

海楠:松哥太有情怀了,一直迷恋中😄 大紧老师少了晓松老师的洒脱、有些正式,没有了晓说里的天马行空......

2018-04-27
shu超星

shu超星:能不能照顾下西部落后地区,在成都也开一家

2018-04-26
王林

王林:希望考虑一下开封

2018-04-25
yl

yl:歌曲名字就是男女主角的名字,可以去网易云听歌识曲,bonnie&clyde

2018-04-25
青梅青青yo

青梅青青yo:西安

2018-04-24
回到顶部
/
收听历史
清空列表